本网讯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 营商环境的水平决定了生产要素资源的集聚与流向,影响着一个地区市场的活力,也关乎当地的发展潜能。 6月12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主题新闻发布会,青岛市金融局有关负责人展现青岛用金融优化营商环境的实干攻坚:目前,青岛182家民营和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服务中心已为6000多家民营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80.2亿元,全市新发放企业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优化营商环境,青岛正在“全域发力”。 今年,青岛把作风能力提升聚焦到优化营商环境这个主战场,用更大力度提升高质量发展的软环境支撑,“优化营商环境”主题新闻发布会的密集召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青岛优化营商环境的力度和诚意。 今年4月以来,青岛先后举办十余场“优化营商环境”主题新闻发布会,发改委、工信局、市场监管局等青岛营商环境重点领域负责人走上台前,围绕企业关心的重点领域进行集中发布: 要素保障方面,青岛梳理2批、73个需市级以上层面协调解决问题,建立问题督导台账进行跟踪,同时畅通融资渠道、保障能源供给,为企业运行保驾护航; 数智赋能领域,通过深化实施“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案,组织企业遍访服务行动,青岛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万千企业持续赋能; 围绕服务型执法,市场监管局和城市管理局等部门不断创新,以“721工作法”、非现场执法系统等手段提升执法水平,优化法治环境…… 一系列政策、打法的发布,让更多企业了解现状、运用政策,感受到优化营商环境的发展成果。积极作为,释放诚意,此番青岛面向社会公开信息,更是帮助广大市场主体树立未来发展信心。
助企,打造活力市场 系列发布会上,“助企”是重要的高频词汇,瞄准企业发展痛点难点,青岛以城市之名提供帮扶,搭建通往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三批“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从多方面入手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业生产成本,一季度全市新增减税降费约56.55亿元。 通过设立容缺受理、延时服务等“全天候”审批制度,上线“青岛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青岛有效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所需成本,实现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手续全程网办、1个工作日办结。 与此同时,青岛争取并发行专项债额度319亿元,安排项目238个、开工237个,开工率99%。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方面,争取签约项目45个,投放基金114.9亿元,在资金方面为市场主体提供支撑…… 简化准入门槛、降低企业负担、提供资金支持,一系列的举措让市场主体“轻装上阵”,也使得更多项目加速落地。青岛正以改革为抓手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重塑市场与政府关系,让城市经济在市场的规律下以更高的效率向前迈步。 在发挥城市力量为企业“减负”的同时,青岛更搭建平台、构建生态,进一步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推动不同的资源要素在市场主体之间自由流通,让城市的经济活力持续放大。 青岛不断完善“工赋青岛”模式,以卡奥斯牵头建设全省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累计上线特定行业特定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40余家,促成合作意向近1000项;搭建的“金企通”平台已累计发布银行机构普惠贷款产品340款,注册用户超过4.4万户,累计撮合贷款金额556.66亿元。针对企业关心的对接宣发问题,更联合媒体推出“工赋青岛”“四新领航”等大型融媒体栏目,为企业搭建起更广阔的舞台。 让市场主体归于市场,在这片活力、自由的土地上,众多企业专注发展,跑出“加速度”。
法治,塑造更优环境 随着社会对营商环境范畴的认识经历从“窄”向“宽”的转变,软环境的重要性逐渐为人所重视。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作为良好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维度,也在无形中影响着企业的决策——政策是否连贯、城市热度是否恒定,事务办理是否公开透明,都是企业选择城市的重要因素。 读懂这份对于公平公正的需求,青岛不断修炼“内功”,持续护航企业。从创设机制、提供服务、加强执法等多个方面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实现自身价值提供宽阔平整的“跑道”。 立足实际,各个部门、各个区市以及各功能区分别出台相应政策,形成诚意满载的政策集群。与此同时,为了帮助企业跨过法律法规应用这一专业门槛,青岛更打造“企业合规工作指导处”,“金智谷”“法智谷”“蓝智谷”“心智谷”等众多法律服务品牌。专业的法律服务人员、“一站式”的法律咨询窗口,在无形中展示着青岛透明、阳光的城市形象。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在企业知晓规则、运用规则之外,执法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对于营商环境而言更加重要。 青岛市场监管局建立了“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的执法新模式,确保宽严相济、判罚得当。目前为止共办理免罚案件2286起、免除罚款金额9424余万元,并为3000余家市场主体追回不合法、不合理收费500余万元,得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肯定,被国家标准委确定为第八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与此同时,纪监委按照“抓点带面、条块结合,上下联动、一体推进”的思路,分层级、分地区、分领域、分行业开展专项整治,以作风能力的提升和专项治理持续为营商环境再加一道保障。 机制保障,执行有力,造就更透明的环境和更阳光的生态。 联动,形成更强合力 营商环境的打造不是几个部门的事,而是整座城市的事。正所谓“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领域都关乎企业经营体验,代表着城市的治理水平和对企业的诚意。 向更深处看去,城管局、水务管理局、交通局等众多部门也公布了自身打法,在企业的发展细节上提供更多保障,“一砖一瓦”间,更优质的营商环境正在加速成型。 城市管理方面,青岛以六大行动加强政策供给、推动信息公开,在水电、供热、物业、行政执法等领域进行提升,打造“四季如春”的城市环境; 通过开展三大行动、实施水务系统20条措施,青岛对公益性非营利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等7类情形免征水土保持补偿费,持续保障水资源合理、及时供给; 为保障交通运输,促进生产要素在城市间流通,青岛更进一步印发《青岛市交通运输“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港航领域15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市级权限下放,完善纠纷解决机制,为城市打造更通达的交通条件。 在整体提升、织密营商环境“保障网”的同时,科技局、体育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也针对行业内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以完善创新机制、举办体育消费活动等措施对企业进行帮扶,更精准、更有效地激发企业发展潜能。 这些行动有效降低市场主体的运营成本,低调地提升经营体验。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城市的营商环境需要全面的保障,需要在细节上的“绣花功夫”。青岛多部门协同发力,从各处入手,打造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精益求精、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塑造着城市的口碑。青岛提出打造“营商青岛·共赢之道”城市品牌,实质上是打造众多项目和企业在城市中的发展体验。好的营商环境将由市场主体的口耳相传“破圈”扩散,吸引更多“城市合伙人”近悦远来。 编辑:王朵 责任编辑:张致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