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加快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近日施行,推出19条重点举措。其中,《若干措施》中提到,鼓励训练场馆和专业性较强的场馆在保障专业训练和比赛的前提下,创造条件对社会开放;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更好满足市民多样化健身消费需求。 随着全民运动健身理念的普及,民众锻炼热情和体育场地开放力度尚无法实现完全对等,部分体育场大门紧闭、“黄金时段”到处奔波找场地、只对特定群体开发……市民看得见却进不去,无疑会加剧锻炼难。而建设新的健身场馆,涉及资金、场地、管理等多方面资源,短时间内很难补足短板。足量足时开放体育场馆,是群众体育的基本要求,所以,盘活体育场地存量资源,缓解全民健身供需矛盾,是值得加快实践的多赢之举。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体育场馆不足、体育场馆收费过高等问题,一直都困扰着市民。2024年8月,青岛市体育局发布清单,全市有91处免费体育场馆向市民开放,但一些更便利、标准更高的场地收费还是让人望而却步。据了解,在场馆服务方面,国家体育总局制定了政策文件,就场馆开放、服务内容等提出一系列细化量化的要求,明确场馆低收费价格方面一般不高于当地市场价格的70%,对老年人、残疾人、学生、军人、消防救援人员和公益性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提供更优惠的服务,要求收费标准一般不超过市场价格的半价等要求。 诚然,体育场馆创造条件对社会开放、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市民开放,相关主体就不得不从利益转化方面有所考量,场地维护和保养的经费问题以及安全保障方面的投入,这般现实下,使得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存在堵点。对此,国家体育总局发挥资金补助兜底作用。“十四五”以来,国家体育总局每年安排10亿元左右资金支持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的场馆由原来的每年1000多个增加到现在的3000多个。在资金使用方面,国家体育总局明确,完善了中央资金补助支出方向,补助不再限于大型场馆,广受群众欢迎、符合条件的中小型场馆、全民健身中心也纳入了补助范围。 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不仅包括政府,还涉及社会和企业等多中心承担的供给模式。这种多元化的供给模式有助于提高体育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让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跟着人转、跟着人走,重点加大三方面的供给。首先,加强场地设施的供给,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领、撬动、示范的作用,鼓励体育场馆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利用新技术、新科技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鼓励开发嵌入式体育场地,利用小区空地、公园绿地、建筑屋顶等城市闲置地块因地制宜打造各类体育场所和设施;其次,加强体育产品的供给,打造智能装备、智慧场馆,更多地让智能化应用在产品和消费场景上,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体育服务;最后,加强政策措施的供给,研制出台政策措施不断打通政策堵点和难点,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解公众健身需求的“近渴”,仅靠政府规划的“远水”依旧不够。打开大门只是第一步,体育场地设施对社会开放还要写好“后半篇文章”。政府不但要“兜底”,确保管好用好财政补助,做大运动场馆的基本盘,还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药引子”功效,在安全预案、个体营收、平衡资金、人员调配等方面起到关键指引作用。政府更要强化衔接资金的监管使用,以补助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参与运动场馆建设、管理、运营、维护全过程,提高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效率和运营活力,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加速见到实效。 信网评论员 秦璐 文章来源:信网。如上内容为青岛信息港(www.qingdaoxinxigang.cn)官方网站综合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青岛信息港官方网站是山东青岛区域化综合性新媒体平台,目前青岛信息港已全网覆盖,主要有今日头条、微博、微信、哔站、知乎、搜狐新闻、网易新闻、腾讯新闻、新浪新闻等商业平台,以及中央和省市地方官方媒体平台入驻号,实现了全网覆盖。青岛信息港是山东半岛地方信息门户,拥有广播电视经营许可证,按规定进行工信部和公安局的备案,内容源于网络,版权归原网站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如需转载时请保留原版权的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