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12月13日讯(记者 岳祥)依海而生,向海而兴。作为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勇担国家战略使命,全面打响经略海洋攻坚战,加快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自获批以来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4%。 为加快推动海洋经济突破发展,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区委)一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突破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的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将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和辐射带动作用,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聚焦科技兴海、产业强海、开放通海、生态养海、统筹陆海,实施清单化、项目化、目标化推进,突破18项重点任务,加快建成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环境优美、海洋治理高效的现代化海洋强区,全力打造青岛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核心引领区、山东海洋强省先行区和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 方案的主要目标是聚焦科技兴海、产业强海、开放通海、生态养海、统筹陆海,突破18项重点任务,加快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经略海洋方面率先走在全国前列。 今年,力争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600亿元,增长20%。到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实现翻番、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2%,加快建成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环境优美、海洋治理高效的现代化海洋强区。 全力打造青岛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核心引领区、山东海洋强省先行区和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 聚焦科技兴海,实施海洋科技创新提升行动 引领建设青岛国家海洋科学城,以青岛古镇口科教创新园为核心,打造面向世界前沿的国家海洋科学城核心区。高水平建设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创建海洋领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到2025年,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20个,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超过200个,新增院士工作站10个,建成2个以上具有国际水平的高能级海洋创新平台。 构筑特色产业技术创新高地,到2025年,建设高端技术研究中心20-30个,转移转化100余项先进技术。打造中船集团装备研发与集成创新平台,探索组建中国深远海开发集团。参与“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加快活性物质发现应用和创新药物研发进程。实施“万种鱼基因组计划”等国际科学计划,建设国家海洋基因库。 打造校城融合发展示范,推进驻区院校海洋学科和科技创新平台全覆盖,推动中科院大学海洋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创新发展基地等高校增设海洋类专业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到2025年,形成涵盖海洋技术、海洋能源与信息工程等近20个一级学科和重点学科的大海洋学科群,海洋专业在校生规模达到6万人。支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等特色海洋学院建设,加强与区内企业战略合作,共建专业人才培养实习基地。用好高校校长基金,促进科研成果高效、就地转化,到2025年,形成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50个。 突出成果转化和人才支撑,到2025年,全区技术交易额超过100亿元。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突破行动,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到2025年,海洋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0家以上,占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比重超过30%。建设多层次梯队式海洋人才队伍,到2025年,海洋人才总量突破10万。 聚焦产业强海,实施海洋产业提质增效行动 加快建设深远海“蓝色粮仓”,高标准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成立海洋牧场发展联盟,创建具有西海岸地理标识的海洋牧场知名品牌。高水平建设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到2025年,形成总投资50亿元的“1+N”深海智能渔场,打造百亿级深远海养殖链条。加快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重点依托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打造集水产品交易、冷链仓储加工、渔业服务于一体的国际商港,建设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 加快打造优势海洋产业集群,围绕船舶海工和海洋生物医药两大主攻产业方向,着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组建首期100亿元的中国蓝海产业基金,规划建设中国蓝海产业园,打造“新海工”产业集群。到2025年,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培育孵化50家海洋高科技企业,力争实现产值超过100亿,打造中国蓝海科创基地。实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倍增计划,打造国家重要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支持明月海藻、聚大洋等龙头企业,快速打造百亿级规模企业、千亿级产业集群。推进BG136等海洋一类创新药物临床试验,争取在海洋药物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方面实现突破。 加快推进航贸耦合发展,争取青岛港中转出口的货物实行启运港退税,确定青岛港成为离境港。加快建设唐岛湾金融科创区,推动“金融+科技+产业”耦合发展,建设青岛西部金融科创新高地。加快推进总规模100亿元的山东陆海联动基金落地,以港口发展促动航运金融服务机构落户集聚。到2025年,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海洋领域龙头企业20家。 加快海洋项目引进建设,每年滚动推进100个左右重点项目。2021年,总投资2000亿元的109个项目,新开工15个、竣工15个。每年引进亿元以上海洋产业项目50个以上。谋划推动海上综合试验区项目,构建深远海综合维修保障基地、海上卫星发射基地及海上试验基地。 聚焦开放通海,实施海上合作通道建设行动 推动青岛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到2025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6.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800万TEU,集装箱直达航线增至225条以上,集装箱中转规模突破600万TEU。推进董家口港区巴西淡水河谷碾磨矿、粮油、木材加工等项目合作,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拓展陆海经济开放通道,依托青岛自贸片区,联动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构建空海港自贸走廊。建设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贯通连接日韩、辐射欧亚大陆的对外开放大通道。以黄河流域为重点建设内陆港和物流中转基地,参与搭建“青新欧”跨国货运铁路直达通道,打造黄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口”。到2025年,海铁联运箱量保持全国沿海港口第一。 加快提升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功能,推动部、省、市共建青岛海洋国际合作中心。高水平举办年度青岛论坛活动和东亚海洋博览会,持续打造国际知名海洋展览品牌。吸引海洋领域国际组织及其办事机构落户新区或者设立分支机构。 高水平建设青岛自贸片区,深入推动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领域制度创新,打造海洋经济创新发展高地。加快中德生态园和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到2025年,园区外资企业数量超过100家。加快建设中日韩消费专区,打造黄河流域9+2区域跨境电商进口商品供应链产业集群,探索内外贸融合发展新路径。到2025年,实现外贸进口总额超过2000亿元。 聚焦生态养海,实施海洋生态环境提升行动 加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服务国家减排增汇战略需求,实施海洋碳汇工程,建设碳汇实验室(研究中心),探索打造碳汇交易中心,建设中欧绿色投融资合作示范区。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试点,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推进海上风电、渔光互补发电等重大项目建设,争取海上能源岛建设全国试点,支持中船集团、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等开展“海上风电制氢”示范项目。依托灵山岛、竹岔岛、斋堂岛等,加快发展滨海休闲度假、海洋主题公园等文化旅游业态,打造世界级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 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建设西海岸国家海洋公园,持续推进“蓝色海湾”整治,打造世界最美海湾。巩固提升78公里已恢复整治岸线成果,实施龙湾等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积极推进灵山湾创建全国“美丽海湾”,到2025年,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40%。 完善海洋防灾减灾体系,探索开展海洋生态损害索赔机制。聚焦统筹陆海,实施海洋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行动 健全陆海统筹管理机制,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胶东经济圈海洋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协作平台。 构建陆海空间协同体系,构建陆海一体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2021年完成海岸带及海岛保护利用规划编制。 统筹陆海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开通地铁1号线,推进第二条海底隧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青岛西至京沪高铁二通道连接线,协调推进青日高铁规划。 《方案》的制定实施,是新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海洋经济发展工作部署,展现国家级新区战略担当的具体行动。新区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凝聚经略海洋共识,聚焦科技兴海、产业强海、开放通海、生态养海、统筹陆海,以创新为引领,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支撑,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探索新路径新模式,扎实走好依海富区、以海强区、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 文章来源:信网。如上内容为青岛信息港(www.qingdaoxinxigang.cn)官方网站综合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青岛信息港官方网站是山东青岛区域化综合性新媒体平台,目前青岛信息港已全网覆盖,主要有今日头条、微博、微信、哔站、知乎、搜狐新闻、网易新闻、腾讯新闻、新浪新闻等商业平台,以及中央和省市地方官方媒体平台入驻号,实现了全网覆盖。青岛信息港是山东半岛地方信息门户,拥有广播电视经营许可证,按规定进行工信部和公安局的备案,内容源于网络,版权归原网站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如需转载时请保留原版权的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