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晨光洒进社区,垃圾桶整齐排列在绿荫下,这本应是城市文明的一道风景线。然而,垃圾桶混装、垃圾外溢、分类标识模糊等问题,却时常打破这份整洁。为推动垃圾分类从“纸上条例”转化为“居民习惯”,执法人员穿梭于各个小区,用细致的巡查织密垃圾分类监管网,让绿色生活理念扎根社区。 执法人员走进小区,刺鼻的异味扑面而来。定睛一看,原本标有“可回收物”的垃圾桶里,厨余垃圾与塑料瓶混杂堆放。执法人员立即联系物业负责人,对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指出问题:“分类不规范不仅影响垃圾处理效率,还会滋生蚊虫、污染环境,必须尽快整改。”面对这一情况,执法人员没有急于处罚,而是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开展“敲门行动”。他们挨家挨户发放分类指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为何分、怎么分”,并在公告栏张贴分类海报,让垃圾分类知识“抬头可见”。针对屡教不改的居民,执法人员依法开具整改通知书,以刚柔并济的方式推动习惯养成。垃圾分类,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关联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大事”。执法巡查不仅是对违规行为的约束,更是推动文明习惯养成的催化剂。 下一步,同和执法中队将持续加强巡查力度,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用行动守护家园。当越来越多的居民自觉践行垃圾分类,当整洁有序成为小区常态,城市文明的底色也将愈发鲜亮,为绿色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编辑:李淑娴 责任编辑:张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