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国家级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青岛西海岸新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我市制定了《青岛西海岸新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锚定“144”发展目标 《方案》以国家和省的要求为遵循,从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出发,谋划西海岸新区未来三年发展蓝图,提出“144”发展目标。 实现1个定位。大力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塑造新优势,当好青岛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奋力打造青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示范引领区。 增强4个功能。主动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同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着力增强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战略链接作用,着力增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高标准推动新区规划建设,着力增强三生融合发展功能,打造城市建设新标杆。 争创4个一流。经济实力争创一流,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2024年“四新”经济和制造业占比分别达到40%、30%;改革开放争创一流,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2024年进出口总额3200亿元左右,实际利用外资17亿美元左右,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设立企业380家;美好生活争创一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基本同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年累计21万人;城市治理争创一流,现代经济、社会、城市治理体系加快构建,2024年常住人口超过22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4%左右。 实施“五大行动” 锚定“144”发展目标实施五大行动,推动西海岸新区全面提质,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继续保持国家级新区前列。 实施创新发展行动,建设实体经济发展高地。发力古镇口海洋科学城建设,布局吸气式发动机热物理试验、海洋生态系统智能模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完善创新生态体系,打造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到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400家,人才总量达到90万。培育集成电路及新型显示、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三大新兴产业,建设海洋装备、智能家电、高端化工及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四大产业集群,提升航运物流、大宗商品交易、专业服务、影视文化、会展、医养健康等六大服务产业,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引领区。到2024年,三大新兴产业规模超过900亿元,四大产业集群规模超过3250亿元,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60%。 实施协调发展行动,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城区。构建陆海一体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严守24.6万亩工业用地规模底线。加快产城融合,推动董家口港、青岛经济开发区等与周边镇街的协同发展。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推动玉山路片区等老旧小区、王台等工业园区改造,到2024年完成改造115个项目、总面积240万平方米。完善重大交通能源设施,推进青岛—京沪高铁辅助通道、胶州湾二隧、地铁6号和13号线、明董高速、中石化山东液化天然气(三期)、寨里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一批项目,建设智慧城区、韧性城区,到2024年全区每万人拥有5G基站19.4个,城市智慧社区100%覆盖。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实施绿色发展行动,建设陆海统筹的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探索公园城市建设路径,打造一批乡村公园,建设绿道112.7公里。深入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创建国家美丽海湾。制定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进海上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推广氢能源产业应用示范,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加强生态修复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具有新区特色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制度,开展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 实施开放发展行动,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链接。推进青岛自贸片区先行先试,加快中日韩消费专区建设,在国际物流通道、投资贸易便利化、海关监管模式等方面深化首创式、差异化、集成性创新。推进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畅通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支持青岛港在沿黄流域重要节点城市建设内陆港。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举办国际展会,建设深远海开发战略综合保障基地、海内外重要投资平台,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到2024年,集装箱直达航线增至200条以上,货物贸易进口规模超过1900亿元,累计举办国际性展览、会议突破100个。 实施共享发展行动,构建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全面放开西海岸新区落户限制,完善教育、医疗、医保、就业等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规划建设重大公共服务设施或场馆。深化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推广中德“双元制”试点经验、学徒制“青职模式”。建成清华大学附属青岛医院、新区中心医院等。实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到2024年新建公租房3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2.25万套、人才住房1.5万套。 配套实施“四张清单” 《方案》提出强化组织领导、责任落实、政策保障、督导激励4项机制,配套实施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四张清单,确保新区高质量发展目标如期实现。 争取重大政策。包括对上争取和落地实施的38项政策,涉及创新、产业、开放、改革、生态、交通、民生等7个领域。在创新领域,争创国家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REITs),争取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落地。在产业领域,创建国家电影产业创新示范基地,争创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争取青岛前湾港成为启运港退税政策的离境港,争取青岛自贸片区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和医疗器械试点业务。 推进重大改革。聚焦11个方面,推进50项改革举措,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在营商环境、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证照分离改革举措,建成国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在市场准入、数字政府改革方面,争取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全面推行“一网通办、互联互通”,推动“互联网+监管”改革。在用地用海管理制度改革方面,完善“标准地”项目遴选模式,三年整治重点片区低效用地6000亩,探索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在教育改革方面,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区。 打造重大平台。创新平台方面,高水平建设古镇口海洋科学城、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支持中科院航空技术研究院、中船海洋装备研究院、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等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快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提质升级。产业平台方面,重点建设唐岛湾总部经济集聚区、董家口经济区、国际招商产业园,高水平举办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影视博览会等展会。开放平台方面,聚力建设青岛自贸片区、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探索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新路径。 建设重大项目。包括89个总投资2750亿元产业重点项目、66个总投资2760亿元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在产业项目中,投资过20亿元大项目42个,投资过50亿元的制造业项目13个,过100亿元项目5个,包括集成电路研发生产一期项目、京东方光电配套产业基地项目、上海康桥资本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金能科技二期项目、国橡中心功能性新材料产业园项目,这些大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有效带动新区产业规模倍增和跨代升级。基础设施项目涉及新型数字设施、城市有机更新、交通、能源水利、教育文化卫生、生态环境等领域,将有效改善新区发展硬件、公共服务和安全环境。 (编辑:吕高屹 责任编辑:张致之) |